第贰节 山火

陶大勤已然打定了主意,刘长河也就不再多劝了——这小子跟他去世的爷爷一样,虽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,但性格之中,也有着一份执拗和坚持。

“行,那你自己先试试看,要是遇到了过不去的,跟叔说,别见外,知道不?”

“哎~!我知道的,叔,先谢谢你了。”陶大勤干脆的答应了一声。

没有任何怜悯的意味,只是乡亲之间的互相扶持,对于如此纯粹的好意,要是拒绝了,那就多少有些伤感情了。

记着乡亲们的好,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,主动上前帮忙,作为对他们好意的回报。一直以来,陶爷爷都是这么做的。

跟在爷爷身边,耳濡目染之下,陶大勤也早早的学会了这一套。比如在他上小学的那会儿起,他就总是帮着村里的叔叔婶婶们放牛,遇上农忙时节,他还会帮着带孩子。

叔侄俩的闲话聊得差不多了,金枝婶子也洗完衣服从塘边回来了,看着时间已经过了饭点儿,刘长河站起身来,带着陶大勤一同去了村里的广播站,用大喇叭对全村进行了通告。

“啊,啊,啊~!那个,马上就要过年了,村里还有哪家没弄好对子?要是需要对子,可以来我家。黑佬那孩子带着东西从岭上下来了,现在正在我家。”

“马上就要过年了……。”

“马上就要过年了……。”

用方言说出来的广播词一点儿都不正式,不过,刘长河还是认认真真的反复了三次。在一旁看着他一本正经说方言的样子,陶大勤觉得很是有趣,嘴角边不自觉的扯出了一个笑容。

“行了,回去等着吧,一会儿应该就有人来了。”

“唉。”

拔掉插头,锁好广播室的门,两叔侄不紧不慢的回到了院里。就跟刘长河猜测的一样,没等多久,就有人带着东西找上门来了。

“桂芳婶子,写对子么?”

“是啊。我刚放下衣服,还没晾好,就听到广播里说这事。”一边把手里的塑料小篮子递给陶大勤,蔡桂芳一边笑着说道:“我怕来的晚了要排队,所以就急急忙忙跑过来了。唉,这一到过年啊,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挤成了一堆,搞的人晕头转向忙不过来……。”

“这是啥啊?”塑料篮子里装着的东西大概有个两三斤,因为裹着一个黑色的袋子,陶大勤就顺嘴问了一句。

“不是啥好东西,就是我自己做的腊肠。黑佬,你不是最喜欢吃婶子做的腊味么?”说道自己的手艺,蔡桂芳的脸上露出了颇为自豪的表情。

“嘿嘿,婶子,谢了。”笑着感谢了一声,把塑料篮子放在边上,陶大勤一边在桌子上摆开红纸,一边向她问道:“婶子,是你说我写,还是我帮你挑个好的?”

“婶子没读过书。黑佬,还是你给婶子想一个吧,要喜庆点的。”

“行,我知道了。”答应了一声,陶大勤开始琢磨起来,没过一会儿,他拿起放在笔架上的小楷(不是字,指的是写小字专用的小号毛笔),先拿了一张纸头,给蔡桂芳写了个稿子:“喜居宝地千年旺,福照家门万事兴。横批是喜迎新春。婶子,你看这一副行不?”

“好好好,挺好的,听着就喜气。就这个吧。”探过头来看了一眼,觉得陶大勤的字写得挺不错的,蔡桂芳心中的那一点点担心也放了下来。

在一旁看到了蔡桂芳的表情变化,猜到了她的想法,刘长河淡淡笑了笑,顺手又为自己点了根烟——要是这孩子的字拿不出手,我这个做支书的会用广播帮他揽客么?

换上适合写对联的中楷笔,蘸饱了墨汁,舔好了笔,陶大勤左手扶着红纸,右手半悬空中,开始在红纸上写了起来。

上下两联,加上横批,一共不过十八个字。

不过,为了保证质量,陶大勤还是花了些时间。差不多有个十分钟左右,他才放下笔来,看着已经写好的对子,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“好了么?”

“唉,唉,婶子,别急别急~。”看到蔡桂芳拿起对子就想要折起来,陶大勤赶紧拦住:“这墨还没干呢,现在就折起来,回头就没法看了。”

“呃。”讪讪的把对子放下来,蔡桂芳搓了搓手:“要晾多久啊?我家里还有事呢。”

“婶子,你要是急着回家,那就先回去吧。回头墨干了,我给你送去。”陶大勤想了想,给了个建议。

“也行。那我就先回去了。长河,金枝,我先走了哈~。”

送走了蔡桂芳,陶大勤又问刘长河借了根绳子,还有十几个用来晾衣服的夹子。

先把绳子绑在院内的两棵树上,再把写好的对联挂上去用夹子夹着。如此一来,不仅不用占据书案上的空间,挂起来的对子还可以作为样品展示给其他人看,一举两得。

刚刚做好这些,又有人来了。

或许是因为蔡桂芳和前面另外几名‘顾客’的宣传,又或许是大家伙都想帮衬一下陶大勤,陆陆续续的,总有人提着东西来到刘长河家的院子里。

有人拿来了自家菜地里种出来的蔬菜,有人拿来了鸡蛋,有人拿来了自家腌制的腊肉,还有人拿来了萝卜干、芝麻糖、冻米糖之类的零嘴。无一例外,大家伙儿都没有掏钱,直接从陶大勤这里购买对联。

说起来,这也是陶爷爷还在时定下来的规矩。现在,陶大勤和乡亲们只是继续沿用了这条惯例而已。

平均十分钟一副对联,大多数人只要了一副,有那么少数几个要了两副,一下午的时间内,陶大勤前后写了二十三副对子。

眼看着天色暗了下来,因为院子里没有大灯,不好继续写下去,陶大勤这才一边请刘长河再去广播了一回,让剩下的乡亲们明天再来,一边开始收摊,打算结束今天的工作。

“黑佬,晚上在婶子家里吃吧?”金枝婶子一边帮忙收拾,一边对陶大勤说道。

“不了不了,婶子,我回去吃,家里还有好多剩菜没吃完呢。”

“还自己做呢?婶子家又不是没你一口饭吃。别走别走,走了婶子可就生气了,知道不?”

“这……。”

“这什么这,就这么定了,在婶子家吃了再走。你一个人住着,回去开火多麻烦啊。”

拗不过金枝婶子的热情,陶大勤只好点了点头。

可就在他刚刚点完头,正准备开口答应的这个瞬间,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喊声:“黑佬,黑佬~~!”

“火印叔?什么事啊,跑的这么急?”认出了远处跑来的人,迎上前去,陶大勤赶紧问道。

“烧,烧起来了。”跑的太急,刘火印上气不接下气。只能用手指向了岭上,断断续续的对陶大勤说道:“山,山上,烧起来了。”

转过头去,看向自己家所在的蛇头岭。因为夜色的缘故,空中飘扬的烟气有些模糊,一眼看不太清楚。不过,稍微仔细一点儿,还是可以看到烟柱脚下透出来的一些火光。

“不好~~!”陶大勤心中一惊,连院子里的东西也顾不上收拾了,拔腿就往岭上跑了过去。

虽然地处江南,但毕竟是接近年关的时节,山上的树木比雨季时少了几分水汽,正处于极易燃烧的状态。

加上岭上的地势比较高,风势也要比村里大一些,这火要是再大一点儿,借着风势,十有八.九就会布满整个蛇头岭,把山上的一切都烧个干净。

“这,这,这……。”来到山脚下,看到山上越来越大的火光,陶大勤心中发寒,不由的愣在了原地。

已经有不少村民赶了过来,大家伙儿手里要么拿着水桶,要么端着水盆,都在忙着救火。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,只有陶大勤一个人傻站着,看到他这个样子,赶过来的刘长河急的吼了一句:“黑佬,还看着干什么~!赶紧救火啊~~!”

被刘长河喊醒,陶大勤动了起来。

他并没有像乡亲们一样,去拿盛水的工具投入到救火工作中,而是突然迈开了步子,朝着岭上冲了上去。

“别,黑佬~!别去~~!”

等刘长河反应过来,陶大勤已经跑出去了老远,沿着山间的小路,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不见了。

“这孩子~~!TM的,不行……。”

“别,长河,不能去啊。山上的火控制不住了,去了就回不来了。”看到刘长河想要追上去,边上的乡亲们赶紧拉住了他。

“可黑佬他怎么办啊?不行,让我去,我把他拉下来。”

“不行不行,别冲动。”无论如何都不放手,无奈之下,刘长河只能看着山上,眼底泛起了浓浓的伤感。

山下乱成了一团麻,山上,陶大勤已经飞快的跑回了自己的家里。

屋子烧了也就烧了,没有什么好可惜的,不过,爷爷的骨灰却不能放着不管,正是因为这股执念,陶大勤才冒着生命危险,不顾越来越大的山火,硬是冲了回来。

“对了,还有土地像也要带着。”抱着骨灰盒,冲出门来,陶大勤的脚步突然又停了下来,把视线投向了土地神造像所在的那间神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