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章:王府夜宴

李柯从来都是一个和气的人,虽在外人看来,此子文采非凡,手段老道,故觉不太好相处。

但当你真正与之相处过后就会发现,这少年除了嘴损一点,脾气怪一点,喜爱银钱,还好坑人外……其他的都还不错。

他待人接物温和谦逊,少年郎恃才傲物的毛病在其身上丝毫不见,永远都是那副恬淡儒雅的模样,甚至有时候像个超脱于凡尘的高僧,冷静地旁观着世上的悲欢离合。

李恪也是少年,纵然不那么单纯,纵然是精于朝堂争斗,但说到底也还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年。从认识李柯到现在,他越来越觉得,自己有些依赖他了。

同为少年,而又同有一颗不甘平庸的野心,不论这其中是否有友情的存在,他们终究还是紧密的走到了一起。

因为他们都不是寻常人,做得也绝非是寻常之事。

非常人之所以非常,是因为这类人杀伐果断,能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,而且落子无悔。

其实李柯也没那么大的魅力,最初李恪认识他时,有意交好也好,脾性相投也罢,这其中最多的还是利益的交换。那时的李柯在李恪的心里,只是一个手段精明的帮手而已。

事实也的确如此,有了李柯在旁辅佐,他果真少走了许多弯路。而且随着肥皂作坊的利润慢慢增大后,他在李世民的心中也越发变得有分量了许多。

…………

李柯眉头皱了几次,才道:“你是说,这是陛下的意思?”

自从李柯跻身朝堂后,每一次升迁或是调动,都与李世民有着直接的关系。说他是李恪的门客,倒不如说他是李世民的一枚棋子。

“是!”李恪面色凝重,指了指桌上的信纸,道:“父皇前日曾派卫奴亲自来我府上告知,让我务必将你留在府中。”

李柯眉头皱得更深了,喃喃道:“可为什么呢?陛下应该清楚如今的局势,郑家与我根本不可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存的。”

李恪顿时变了脸色,道:“难道是我与郑家联合,父皇生气了?”

“应该不会,若是陛下真的动气了,那殿下不可能这么顺畅得晋封吴王……”

李柯想也不想便否定了,而后扬起那张呆萌的小脸,认真道:“难道陛下只是单纯的吃饱了撑得,想看我笑话?”

李恪:“……”

********

吴王府夜宴。

在李世民的诸多皇子公主里,吴王李恪的身份无疑是最惹人注目的。

他是第一个以庶子的身份而获得李世民宠爱,并且拥有了争储的资格。

更令长安权贵不敢置信的是,一个前朝公主所生的庶出子,竟然会如此受宠,而且如今更是手握益一州实权。

如此有才干更有实权的皇子,不得不让这些权贵们开始重新考量了,试想……若照此势头发展下去,李世民百年之后,这大唐的下一任帝王,还真就说不准是谁了。

而且李恪为人还是非常谦和,从不恃宠而骄,对待朝中大臣与府中宾客都是礼遇有加。

这也和他出身低下有着抹不开的关系。

越是得来不易的人,越是会懂得珍惜。

……

大唐的风气是奔放且激昂的,尤其是权贵圈子,从皇子公主到宰相尚书,邀朋唤友举酒设宴是非常平常且频繁的事,不必费心编造设宴的理由,更不必管所谓的年节,觉得孤单寂寞冷了,觉得想喝酒了,都可以成为举宴的理由,甚至于,觉得自己很久没泄过火了,想与狐朋狗友来个**的上演各种不堪入目姿势体位的趴体,这个……也可以算理由。

说好了是夜宴,那就必须要等到天黑,毕竟天黑好办事儿嘛。像程家那种白日宣淫的人家,整个大唐也是不多见的……

当然,吴王府的酒宴还是很正经的,早在半月前便已接到邀请的权贵朝臣们,也伴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光来到了吴王府欣然赴会。

今日李恪以皇子的身份宴客,无论门前仪仗还是接待规模,皆按皇家公主的规格一丝不苟地施行,尽管没人斥责唿喝,但那种沉甸甸的皇家威严却在无声无形之中发散开来,令人噤若寒蝉,满心敬畏。

……

吴王府后院儿里,一片祥和的景象。

“哎呀!薛兄多日不见,得无恙乎?”

“哎呀!原来是承平贤弟,托福托福!”

一群衣着华贵气度雍华的权贵们在庭院里相互寒暄着,也不管是不是邻居对门儿,今日见面,总会道一声‘好久不见’。

至于李柯,虽然名声已在外,但见过他的人怕是不多。一个人缩在庭院的角落里,斜靠着软塌,趴在案几上吸溜着杯中的果酒,倒也乐得清闲。

然而清闲只是暂时的,穿梭在人群中忙碌的王管家,一眼便看到了他那‘伟岸’的身影。

“我的李大人哟,您怎么能坐这儿呢?”

“我不过是个凑热闹的闲人,坐那儿都一样。”李柯笑眯眯的喝了口酒。

王管家顿时一脸正色,笑道:“您谦虚了不是,这吴王府上下,谁不知道您李大人是殿下的挚友,又岂会是闲人呢……”

言罢,不由分说的便将李柯请到了庭院中的高台上,而后对着位居正首的李恪道:“启禀殿下,李大人到了。”

今日能坐在高台之上的人,哪一位不是朝中重臣,最不济也得是个手握实权的大官儿。见到李柯到来,纷纷侧目看去。心中思量着这位少年到底何方神圣。

众目之下,李恪笑着站起身,没有半点皇子的架子,指了指最右方那张空着的案几,道:“你怎的才来,难不成又与那郑家小娘子幽会去了?”

那方案几虽然次序不佳,但却是距离李恪最近的一张。这不禁又让众人对李柯的来历更加疑惑了。

李柯有些气结,为什么这些人说话,都喜欢带个‘又’字呢?说的他好像是个前科累累的惯犯一样。

“殿下说笑了……”

李柯刚开口,便见正首最靠前的一张案几后,一位胡子花白,头发也花白的老者,对着李恪笑道:“殿下,这莫非就是那位陛下常常提起的,中州別驾李二小李大人?”

李恪急忙起身,恭敬施礼道:“魏师好眼力,这位正是李大人。”

老者哈哈一笑:“听说这位李大人乃是当世罕有的少年英才,老夫今日倒是不虚此行喽……”

像这种一文钱能听七段儿的赞美之词,李柯自从来到唐朝后,就已经麻木了。当下笑着拱拱手,道了声‘不敢’,算是回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