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天 脑洞与开头

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们比之普通人看的更远,更深。

有时候,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法也不同,或许以普通人的看法,孔子的弟子做了好事却收了好处,这未免有些贪心。

但是,孔子却夸他的弟子做的对,这正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,圣人们看待问题往往更加深入,无论那个弟子是否因为贪心才去收下那头牛,他造成的影响都是好的,因为这样可以告诉世人,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,就可以收下好处,就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。

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,却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性的理解,利用了人性的贪婪来鼓励人们去救人,让这世上少了无数见死不救的事件,救了更多宝贵的生命,呵...也许这才是以毒攻毒,以人性特有的贪婪去应对人们见死不救的冷漠。

或许,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,这种有违人性本善的做法,这种不是出自真心实意的救人,真的有意义吗?

但我想说,世界上没有神仙,没有谁能够做到至善至美,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,是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,再加上伟人***大刀阔斧的改革、创新,这种情况下都时常有丑恶的事情发生,人性的冷漠显示的淋漓尽致,更不用说孔子那个时代了。

在那种时代下,这种做法也就显的合情合理了。

生命是每个人最为珍贵的东西,在孔子那个战乱的年代,这样珍贵的东西却显的一文不值,到处都是因为打仗而导致的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的惨剧。

那时候,鲁国政府有过一条规定:鲁国人到国外旅行,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,可以垫钱把他赎回来,回国之后再到政府报账。

然而,孔子的一个弟子把人赎回来后却没有报账,孔子听闻后严厉的批评他。

为什么呢?孔子为什么要骂他的弟子呢,他的弟子做错了吗?并没有,孔子弟子的做法并没有错,只是他却忽略了这时的时代,和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响。

在这个世界上,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种大公无私的圣人,更多的都是一些普通人,他们有着自己的家庭,虽然他们也有同情心,也想帮助别人,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不损害他们自己生活的基础上。

假如人们垫钱赎了奴隶,不报账会使自己蒙受损失,更严重的会使家庭分崩离析,但若是报了账,又显的自己的品德没有孔子弟子的高尚,所以这种情况下,视而不见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
这个社会是由普通人组成的社会,考虑问题一定要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去考虑。

所以说,孔子的弟子没有做错,同时也做错了,只能说他还是思虑不周,没有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个问题。